最近,Labubu 火得不像话。
你刷小红书、逛抖音、上微博热搜,甚至打开朋友圈,都有可能看到它呆萌又“痞痞”的身影。这个诞生于中国香港潮玩品牌 POP MART(泡泡玛特) 系列中的明星IP,正在从“亚文化圈层”进入“全民热梗级别”。
对内容创作者来说,我们关心的不是“这玩偶多可爱”,而是:
它为什么火?火到什么程度?我该不该蹭?怎么蹭才能变现?
今天,我们就从运营视角来全面拆解 Labubu 这波热潮的“流量模型”与“内容机会”。
一、Labubu 是怎么火起来的?
这不是一夜爆红,而是一个经典的 “品牌+情绪+平台机制”三重奏爆款模型:
1. 潮玩本身具备极强视觉记忆点
Labubu 不是典型的萌系,而是“丑萌+搞怪+小痞子”,反而满足了95后、00后“去标签化”、“反叛感”审美心理。
2. 营销上精准“去中心化传播”
- 抖音上,各种“盲盒开箱视频”成为入门门槛最低的UGC内容;
- 小红书上,大量博主以“我的Labubu长这样”、“Labubu穿搭日常”做生活化内容;
- 微信朋友圈、社群中,以“限量发售”、“一盒难求”激发饥饿感与分享欲。
3. 平台推荐机制加持
尤其小红书、抖音,本身就鼓励视觉化、IP化、人设化内容,而 Labubu 的“变装能力+人设可套用性”非常契合平台推荐逻辑。
二、Labubu热潮对内容创作者意味着什么?
说得直白点:这是一个可参考、可套用、可变现的“爆款素材库”。
1. IP蹭流量,降低冷启动成本
你不一定非得拥有Labubu,但你可以拍“Labubu衍生”内容:
- 做视频剪辑号?可以用Labubu配音段子、剪剧情。
- 做图文账号?做“Labubu周边”、“Labubu朋友圈文案”、“Labubu头像合集”。
- 做Vlog博主?用Labubu当道具,设置“人偶视角”拍摄。
- 做AI绘图?做“百变Labubu”系列。
一句话:IP=关键词,关键词=流量入口。
2. 打开“潮玩内容”这一蓝海标签
我们发现,在小红书、B站等平台,“潮玩+日常+个人视角”组合已经成为种草类内容的新赛道。和美妆、穿搭相比,潮玩内容:
- 更容易做出“人设联想”(比如Labubu像我、像你老板、像前男友);
- 成本更低,不需要真人出镜也能持续输出;
- 评论互动更强,用户容易共鸣、分享、再创作。
3. 商业化路径更清晰
Labubu不是纯内容IP,它背后有强大的“商品变现”闭环:
- 电商橱窗挂潮玩盲盒;
- 社群售卖周边、玩偶摆件;
- 公众号/视频号发布引导开团;
- 接受泡泡玛特或周边厂商的商业合作。
这类“带货可承接、话题可延伸、内容可裂变”的趋势IP,是内容人不可错过的机会。
三、如何用Labubu思维打造自己的“内容IP”?
Labubu的火,提醒我们IP打造需要具备以下要素:
要素 | 启发 |
---|---|
视觉识别度 | 你的内容是否具有一眼记住的形象/风格? |
个性标签 | 是否有一个容易被二创的“性格设定”? |
社交互动性 | 你的内容能否让人“模仿、晒、转发”? |
商品延展性 | 能不能链接到周边、虚拟商品、训练营、课程等变现模型? |
内容创作者不妨围绕这几点,用自己的方式“打造一个Labubu”——一个可反复被使用、可人格化表达、可转化成产品的视觉角色/人设IP。
昆昆的看法:别小看一个小玩偶
Labubu不是短暂的热梗,它代表的是一个趋势:
个体IP视觉化+内容人格化+商品链接化。
这波火的不只是一个玩偶,而是一整套“内容爆款的创造范式”。
在这个人人都是内容制造者的时代,你要么成为Labubu的讲述者,要么成为“下一个Labubu”。
